相信大家对长城
这个具有中国地标性建筑再熟悉不过了
对长城的基本构造也有了大体的了解
但你们知道这个叫什么吗
估计很多小伙伴会说
这不就是烽火台嘛
no!no!no!
真正的烽火台是这个样子
而爬长城时经常见到的这个应该叫敌台
(敲黑板,划重点了啊)
科普时间到~
今儿就给您讲讲敌台的由来
敌 台
敌台,即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为城墙向外凸出墙体部分用以三面防敌的建筑,是在城墙全线防御的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敌台按结构可分为“实心敌台”和“空心敌台”两种。
明初时,敌台为砖石小台,“与墙各峙”。嘉靖时建附墙台,台、墙相联。隆庆时,创建空心敌台,骑墙而筑。敌台是在实战中逐步改进和完善的,提高了长城的整体防御能力。慕田峪长城有附墙台4座,空心敌台22座。
正关台即为空心敌台
创建空心敌台的缘由:“先年边墙低薄,倾圮间有砖石小台与墙各峙,势不相救。军士暴立暑雨霜雾之下,无所藉庇。军火器具如临时发起则运送不前。如收贮墙上则无可藏处。敌势众大,乘高四射,守卒难立,一堵攻溃,相望奔走,大势突入,莫之能御。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冲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百四五十步或立百余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
造台法:“下筑台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出五尺有余,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
——《练兵实纪杂集》 戚继光
慕田峪长城的空心敌台建筑形制与戚继光文中所述相同,具体尺寸略异。22座敌台分布稠密,这是由慕田峪关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
慕田峪关空心敌台的一大特点是每座空心敌台中室平面布局均有不同,归纳起来约有三种类型。其一,中室四面有通道,中室居中,平面呈“田”字形;其二,中室左右和前方有通道,中室偏后,平面呈“门”字形;其三,中室前后有通道,中室十分宽阔,平面呈“二”字形。中室顶部结构有砖券的船篷顶,也有木结构的平顶。在砖券船篷顶中,还有四角发抹角券,使顶部四角更加坚固。
慕田峪长城敌楼密集。从慕字一台(大角楼)至慕字四台(正关台)。不到500米,就设敌楼4座;从慕字一台至慕字二十台,长度仅3000米,敌楼、敌台、墙台、铺房就25座,这种百米左右就有一座敌楼的长城段也是不多见的。
看完这些
你是不是对敌台有更多了解了呢
以后可千万不要在敌台、烽火台之间
傻傻分不清楚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