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台明初为砖石小台,“与墙各峙”。嘉靖时建附墙台,台、墙相联。隆庆时,创建空心敌台,骑墙而筑。敌台是在实战中逐步改进和完善的,提高了长城的整体防御能力。慕田峪长城有附墙台4座,空心敌台22座。
空心敌台是隆庆时创建的。戚继光在他所著《练兵实纪杂集》中记述了创建空心敌台的缘由和造台法:“先年边墙低薄,倾圮间有砖石小台与墙各峙,势不相救。军士暴立暑雨霜雾之下,无所藉庇。军火器具如临时发起则运送不前。如收贮墙上则无可藏处。敌势众大,乘高四射,守卒难立,一堵攻溃,相望奔走,大势突入,莫之能御。
今建空心敌台,尽将通人马冲处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围阔十二,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冲处数十步或一百步一台,缓处或百四五十步或立百余步不等者为一台,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造台法:“下筑台基与边墙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余,内出五尺有余,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橹,环以垛口,下发火炮,外击敌人。敌矢不能及,敌骑不敢近。”
13号敌楼特点
台门工艺:石质 一券一伏
窗供工艺:一券一伏
内部结构:回字形
登顶方式:中心室天窗 木梯
腰檐:棱角檐
顶檐:棱角檐
垛口形制:4*3
射孔分布:垛口墙 上1 下1 垛口 下1
开窗数:3*2
敌楼西侧1米有便门一个(一券一伏)
保留完整实质门栓
13号敌台天然障墙东侧铁炮一个(二将军炮)
腰----顶 (29层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