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城印象 » 长城文化 » 长城与经济 » 长城故事——长城与丝绸之路
长城故事——长城与丝绸之路
  • 浏览次数:731
    分享到:

      丝绸之路,曾经是亚洲西部的波斯王朝重要的经济来源,依靠丝路贸易中得到的巨额利润是波斯帝国在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兴盛了长达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新疆吐鲁番以西的一处台地上,耸立着一座宏伟的城池遗址交河故城,城内的建筑按功能分区,这一特点和同时期的中原城市一致,公元640年,唐王朝在这里设立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唐朝统一西域后中西贸易交往日益密切,汉王朝开辟的丝路之路此时达到贸易的顶峰,形成南中北三条主干线,以及天山南北的多条支线,为了保护丝绸之路,唐王朝在西域设置了完善的军政机构。公元685年,唐王朝将安西都护府,从西洲迁至龟兹这座北依天山,南望大漠的军事政治管理机构,成为丝绸之路的保护伞,唐王朝以安西都护府治所为中心,以丝绸之路为主线辐射状设防,再往东100余千米的丝路要隘轮台城置守捉,东南80千米处的唐王城置镇,西南40千米处通古斯巴什城置镇,西北三十千米处库木吐拉城置镇,在镇与镇之间有戍所守卫,在镇戍前10千米处置烽燧互为犄角,保卫丝路交通。

      唐朝改革重骑兵为轻骑兵,灵活快捷,因此无论敌方从东南西北四方,侵扰龟兹或丝绸之路,安西都护府可以依托镇戍烽堠,远程奔袭。

      公元661年,唐王朝在安西都护府治下,设立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逃亡途中的波斯王子,终于得到唐帝国的庇护,但是阿拉伯骑兵,并没有就此放下波斯王子,他一路逃到了丝绸之路的终点,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84平方千米的城区内,居住着约一百万人口,这些人中有来自印度、伊朗、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地区的众多商人,也有来自朝鲜和日本的大量留学生,皇帝甚至为来自西域的王子们设立了专属街区,在长安城西市粟特人开立的酒肆随处可见,这里不仅有西域饮料和美酒,更有善于弹唱的胡人歌姬。

    新疆鄯善县以西大约40千米处,有一座呈方形的烽燧遗址,边长17.8米,高11.1米,整座烽燧土坯垒砌而成,由外体建筑和中心建筑两部分组成,中心建筑内部有4层供顶居室,这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好,较大的唐代烽燧。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矗立着另外一座土坯垒筑的唐代烽火台,残高约14米,台基宽约7米,土坯夹层中放置圆木桩,增加拉力,使得烽火台在1000多年的岁月里屹立不倒。唐王朝在西域设立了大量烽燧,直到今天在天山南北,甚至帕米尔高原的山谷之间,依然能够找到唐王朝留下的烽燧遗址,这些烽火台或修筑于四顾险绝处,或修筑于平台开阔处,间距多为13.5千米,若有山岗隔绝、地形不便,则不限间隔距离,但必须实现烽烽相望,靠近边境的烽火台,还会在其外围修筑城障加强防卫。唐王朝是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日子,这条国际商业贸易路线将首都长安和中亚、西亚、东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编织成一张巨大的交通网,东方与西方沿着这条贸易之路,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此同时,一种特殊的文明交流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

      公元708年3月,为了控制北部边疆,唐王朝在阴山南部黄河北岸,建造了三座被冠名为“受降城”的城堡,与周边城镇一起构建河套内外的防御体系,对后突厥和吐蕃的威胁构成有力的防范。今天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城北部,依然可见一些土堆,就是唐代东受降城遗址,由于紧邻黄河、土质松软,在前年雨水冲刷下这座昔日的北疆边关已经面目全非,三座受降城间距200多千米,互为依托,又置烽火台1800座,使东西呼应,自此唐王朝向北拓地150多千米,后突厥不敢在南渡黄河放牧,减少了对唐朝的威胁。

      受降城不仅是军事工程,还是唐朝与北方各族互市之所,成为民族交流融合的前沿基地,到了开元年间,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军事实力也随着增强,唐在与吐蕃的战争中逐渐占有优势。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帝国放弃了继续向东亚扩张,阿拉伯帝国俘获的唐军俘虏中有着大量优秀的工匠,他们被阿拉伯军队带到中亚世界,在这次战争结束后不久,在中国工匠的指导下,中亚建立起第一个造纸厂和瓷窑,丝绸的秘密制作工艺,也开始被公开传授,这些产品成为阿拉伯对欧洲贸易的最重要商品。人类以战争这一貌似无情的方式,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唐王朝的烽火预警系统非常完备,从都城长安到北部边关的路途上,每隔15千米就有一座烽火台,这些烽火一昼夜能传递1000千米,自从东北边境的叛军,接近长安北部防线,每天一到晚上烽火台就点燃报平安的烽火。

      在2006年开始的中国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中,新疆大地上的这些烽燧被列入长城范畴,长城的概念因此被再此刷新,调查结果显示仅汉唐两代在新疆大地上,遗存下来的烽燧达300多个,这些烽燧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彼此呼应,这些伫立在西域风沙重的烽燧,是丝绸之路的地标,他们不仅是军事设施,也是保护商队的安全岛、补充给养的驿站。在唐王朝统治时期,烽燧更多的适应了中国对外交流开放的需要,变“据”为“迎”,变封闭为开放,即是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重要举措,风起着保护边疆和古代丝绸之路畅通的双重作用。如今,这些目睹过烽烟战火也聆听过商队驼铃的古老烽燧,像是一部别样的史册记录了丝绸之路的变迁,以及西域政治经济格局的风云变幻。唐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商业的黄金时代,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聚集在中国,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更成为世界的大都会,在属于长城防御体系的烽燧护卫之下,丝绸之路的贸易达到历史的巅峰,成为中国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的交汇之处。在烽燧体系连接而成的广阔区域内,唐王朝将“中国”这一概念,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就在这个独一无二的时代,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庞大而多民族的国家,“中国”这一名称不再代表由血统界定的种族,而是认同一个共同的文化传统,却又呈现多元性的人群。

     

     

     


咨询电话
010-61626022
微博
微博
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
抖音
头条
头条
快手
快手
小红书
小红书
长城酒店
长城酒店
Copyright 北京市慕田峪长城旅游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
010-61626022
投诉电话:
010-61626873
救援电话:
010-61626537